邵峰:深耕演艺三十载 以反派角色照见生活光亮

“看到范建成那双阴鸷的眼睛,脊背都发凉。”正在热播的犯罪家庭剧《余生有涯》中,演员邵峰饰演的伪善系反派范建成凭借极具张力的表演,让观众直呼“可恨又难忘”。
从《霹雳菩萨》里白衣如雪的石惊天、《西厢记》中俊朗儒雅的张君瑞,到《繁花》里的“西装暴徒”杜红根,再到如今《余生有涯》中令人心生寒意的“国民恶人范建成”,出道三十余年的邵峰,始终在角色光谱中不断拓展表演边界。
角色选择:以“社会镜面”映照现实
当不少演员对反派角色避之不及,邵峰却毫不犹豫接下范建成一角。被问及接戏首要考量,他坚定表示:“看角色的‘现实分量’。”
拿到《余生有涯》剧本时,邵峰直言“既棘手又兴奋”:“这种分裂感太有挑战了。”范建成并非张牙舞爪的恶徒,而是饭局上能亲切拍人肩膀叫“小叶”、转头却利用权力施压的伪善者,这种藏在温和面具下的伤害,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邵峰认为,让观众看清这种潜藏的“恶”,远比演绎完美主角更有意义:“善的背后可能藏着扭曲的欲望,恶的底色里或许也有不为人知的成因,其实,这种复杂性才是表演的富矿。”
对角色现实意义的重视,贯穿邵峰整个演艺生涯。无论是社会底层草根人物,还是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他偏爱能贴近生活、映照社会的角色。谈及此次人设塑造,邵峰认为最大难点在于避免反派“千篇一律”:“不能只演‘坏’,要演出他坏得‘有层次有道理’,让观众能顺着细节,看到他欲望滋生、一步步滑向深渊的轨迹。”
破壁之路:挣脱“颜值标签”成就“演技底色”
从奶油小生到正派硬汉,从正面角色到反派专业户,邵峰的演艺之路始终伴随着转型阵痛。他坦言,早年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时,曾被“古装美男”标签裹挟,接到不少同质化俊朗小生角色,但很快意识到表演真谛不在于“张扬颜值”,而在于“传递真实”。
为追求更真实的表演,邵峰毅然推掉所有古装偶像剧,转至音乐剧舞台磨砺自己,在反复打磨中夯实表演功底。积累丰富经验后,他开始主动挑战反差大的角色。“现在接戏后还是会紧张,梦里都在背台词、走位。”为演好每个角色,开拍前邵峰都会仔细揣摩角色所处的社会环境、人际往来、说话与行走特点,甚至设计符合人物的动作小细节。“岁月给了褶皱,也给了不少素材库。”邵峰打趣道,“年轻时能靠眉眼传情,现在只能靠眼神里的层次感说话了。”

以恶见善:借反派角色传递“善意提醒”
生活中以顾家闻名的邵峰,与范建成的人格形成强烈反差:他生活节俭,与妻子无话不说,尽管工作繁忙、聚少离多,仍会抽空陪伴妻女,尽父亲与丈夫的职责,享受天伦之乐。正是对家庭温暖的珍惜与理解,让他更能体会范建成这类角色的冷漠与伤害。为贴近角色,邵峰做了大量功课:跟着评书先生学腔调,模仿“笑里藏刀”的说话方式;翻看社会新闻中类似案件的资料,提炼人物的心理动机。
邵峰对角色的细腻打磨,让范建成成为“动态警示灯”。剧中范建成侵犯叶思北后反咬一口,庭审时的狡辩让观众气得“想砸掉屏幕”。但邵峰认为这正是角色的价值所在:“观众越恨他,越能记住‘权力不是伤害的底气’。”谈及给女性观众的建议,他语气诚恳:“不要被表面的温和与承诺迷惑,真正的尊重是边界感。当对方开始模糊界限、操控情绪时,一定要及时止损。”
戏里戏外:角色与自我自如切换
面对“是否会因反派角色走不出来”“如何看待观众的骂声”等问题,邵峰展现出难得的豁达。他表示:“杀青那天我把反戴的领带夹摘下来,就知道范建成留在镜头里了。但观众的骂声会记一辈子——这说明他们信了这个角色,也信了故事里的警示。”有观众留言“演完别出门”,他反而笑称:“谢谢提醒,说明戏没白演。”几十年来对表演的敬畏,让他在戏里戏外始终保持通透。面对观众“爆发式演技,剧抛型脸”的夸赞,邵峰在感谢认可的同时,还会反思“哪里还能更好”,这种自省让他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徐徐前行。
谈及与年轻演员的合作,邵峰满是惊喜:“剧组像个大家庭,每个成员都在认真发光,想把剧本完成得更好。”年轻演员有拼劲,他也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让每一场对手戏既有激烈冲突,又能演出层次分明的情绪变化。
采访尾声,邵峰谈及《余生有涯》首播便取得破 1.2的优异成绩,语气里满是欣慰:“这些数字背后,是成千上万个被‘隐形伤害’困扰的人在共鸣。能让他们觉得‘被看见’,这就值了。”
从当年的古装男神,到如今撑起剧情的“黄金绿叶”,角色在变,邵峰对表演的敬畏与热爱始终未变。正如他在《余生有涯》中塑造的范建成——于反派阴影里揭开对现实的警示,现实中的邵峰,也在时光沉淀里打磨出有温度的演技,继续在角色世界中,为观众照见生活的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