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娱乐中国>

当900岁的陆游“遇见”AI: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时间:2025-11-13

来源:中国网娱乐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AI作品《陆游与宁德》画面

值此纪念陆游诞辰900周年之际,由蕉城区宁川文化研究会出品、宁德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监制、蕉城区牧谦文化传媒制作的《陆游与宁德》系列AI短视频正式上线,运用AI技术“活化”历史文化名人陆游,形象地展现了陆游的高尚品质与宁德印记。

数字重生,使诗魂归来

AI作品《陆游与宁德》作品画面

屏幕之上,一袭青衫的陆游从泛黄的诗卷中缓缓转身,他行舟于官井洋的波涛里;行走在宁德的青山绿水间。时而于县衙伏案疾书,时而在霍童山与高僧夜谈。这不是梦幻,而是AI技术让千年诗魂在故乡“数字重生”的震撼瞬间。

AI作品《陆游与宁德》陆游为困难农户申请减免赋税

本次系列AI短片创作,源于陆游与蕉城深厚的历史渊源。绍兴二十八年,陆游出任宁德县主簿,在此留下了《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出县》等诗文名篇,是其仕途与文学生涯的起点。值此900周年诞辰,让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宁德印记与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产生深度连接,更加突出蕉城区的独特文化。

技术赋能,让诗魂“活”起来

《陆游与宁德》制作人黄逸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蕉城区诗词协会常务理事黄逸是系列AI短片的制作人,他介绍系列作品大胆采用了生成式AI、数字人建模与智能语音合成等前沿技术。技术并非炫技,而是完全服务于内容表达。AI精准地复原了南宋时期宁德的风物景致,如古城隍庙的庄严肃穆、霍童山的云雾缭绕、殊溪村的田园静谧,并将陆游诗中的文字意象——“槿篱护药、竹笕分泉”等,转化为可感的动态画面,让陆游笔下的宁川在眼前浮现。

黄逸校对视频主题曲

此外,黄逸团队从其独特的文学视角出发,同步创作了《陆游与宁德》《出县》等主题歌。在歌曲创作中,并未停留在人物生平的表层,而是深入陆游的诗文与精神世界,将诗人在宁德期间的仕途起点之志、山水寄情之趣,以及其爱国诗篇的早期萌动,都凝练为歌词中的戏剧张力与文学意象。再结合AI技术进行谱曲配乐,使歌声不仅悦耳,更成为诠释人物、深化主题的“音乐旁白”,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思想层次与听觉感染力。

最终,作品通过视觉(画面)、听觉(音乐与朗诵)与文字(诗词)的三维融合,成功让八百多年前的伟大爱国诗人陆游“活”了过来,形象地将诗人的高尚品质与本地的情结展现给当代人,引用数字技术,为蕉城区文化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严谨考据,为文化“铸魂”


专家团队实地采风

为确保历史文化的严谨性,创作团队全程参与脚本撰写与史实考据。以陆游AI作品《出县》中的“埔村”场景为例,团队依据陆游在宁德所作《出县》《还县》中的线索,翻阅历史资料反复考据,经过多次实地探访与文献比对,最终确定将《出县》“埔村”取景在蕉城区的“殊溪村”。系列作品中,从陆游的官服形制、言行举止,到县衙布局、民间风俗,均经过细致考证,争取作品在人物形象与历史背景的真实可信,使得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建立在坚实的学术根基之上。

AI作品《出县》画面

《陆游与宁德》《陆游与宁德——廉政护民篇》《出县》视频作品通过本地媒体及网络平台上线后,迅速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有市民感叹“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陆游与我们家乡的故事”;蕉城区学子们则纷纷表示,这种形式“让课本里的诗人变得可亲可感,激发了深入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视频上线后不仅有益于文化普及,还为区域“书香社会”建设提供了助力。

技术,让沉睡的历史人物焕发新生,重新行走在他所热爱过的土地上。在创作团队的匠心打造下,陆游不再仅是课本中的一个名字,更成为连接蕉城过去与未来、传递文化自信的精神符号,借助这场与900岁诗魂的邂逅,正在“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

【责任编辑:李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