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铭初心之志,白洋淀铸作风之魂
2025-07-23 10:36:42.0
来源:中国网
为汲取红色精神力量,弘扬党的优良作风,7月13日至14日,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河北省暑期实践团队赴河北省保定市和雄安新区,参观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雄安新区白洋淀等地区,感受革命时期的优良作风以及新时代作风引领下的建设成果。
“树叶训令”映初心,革命精神润无声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内,简朴的军被、老式手摇电话、泛黄的战斗手稿等一系列历史文物整齐陈列,真实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环境,也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严明纪律、优良作风赢得人民群众支持的光辉历程。
在“树叶训令”展板前,团队成员久久驻足。1942年晋察冀遭遇大旱,军区严令部队不得采摘村庄附近的树叶,“宁可饿肚子,不与民争食”——这份“植根于民”的精神,正借着一堂堂党课、一次次参观,悄然融入新一代的心田。团队成员通过亲身感悟深刻认识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党的作风建设更是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必须倍加珍惜、继承发扬。
芦苇荡中悟纪律,雁翎精神传党魂
团队成员来到雄安新区白洋淀,乘船穿行在广袤的芦苇荡之间,重温抗战记忆,感悟作风力量。讲解员娓娓道来: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水上渔民组成的“雁翎队”巧妙利用淀内三分陆地、七分水面,港汊交错,芦苇遍布的地形,沉重打击日军。
“雁翎队”所体现的不仅是作战智慧,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坚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作风缩影。正是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严明纪律的组织原则,雁翎队才能在复杂环境中赢得主动、建立优势。
“当年革命先辈把纪律挺在前头、把人民放在心中,如今我们也要把作风建设立在脚下、干在实处。”文法学院社会学2302班盛赫感叹道。历史与现实在白洋淀交汇,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将“为民服务”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绿色之城绘新篇,务实作风见真章
“当时选址在这,就是考虑要保护白洋淀,而非损害白洋淀。城与淀应该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团队成员从荷花大观园到白洋淀文化苑,深入调查了这个“水城共融”的生态示范区。
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也是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实践热土。在白洋淀畔,实践团队实地走访了新区周边生态区,通过发放问卷、访谈游客与居民,深刻感受到雄安建设背后体现出的务实作风与为民情怀。
在与当地群众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听到最多的是“办事更实了”。正是这种“真抓实干、不走过场”的工作状态,激活了发展的活力,也增强了百姓的信心。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新时代的发展成果,离不开党风清正、政风务实、民风淳朴的作风基础,更离不开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投身火热实践的责任担当。(供稿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河北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汤灿、刘昱堃、盛赫、李瑀晗)
免责声明:
中国网娱乐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