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首页>

呼和浩特市召开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百日攻坚行动部署会

2025-07-24 13:32:53.0

来源:中国网

为全力推动呼和浩特市公立医院改革向纵深发展,确保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圆满收官,7月23日,呼和浩特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百日攻坚行动部署会、项目进展通报会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推进会召开。会议聚焦医改攻坚目标,解读改革方案,通报项目进展,部署重点任务,为推动全市公立医院改革向纵深发展、确保示范项目圆满收官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孔燕主持会议。

会上,市卫健委副主任赵锦明首先对《呼和浩特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进行详细解读。他指出,此次百日攻坚行动旨在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服务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核心是实现"五个显著提升":到2025年底,公立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40%,CMI值提升至1.1,县域住院量占比提升至58%,四级手术比例提升至25%,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满意度提升至85%1。

方案明确六大重点任务:第一项,实施医疗能力提升行动,强化肿瘤、心血管等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旗县医院每家至少开展1项新技术,三级公立医院8月底前(CMI值)需达1.08、四级手术比例达22%;第二项,推进"三医"协同治理行动,扩大药品耗材集采范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第三项,实施信息化赋能行动,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扩增至248项,互联网医院日均接诊量提升至总门诊量15%;第四项,实施惠民服务扩容行动,降低门诊起付标准,提高参保居民基层门诊年度报销封顶线至1200元;第五项,薪酬制度落地行动,保障备案制人员"同工同酬同待遇";第六项,典型示范推广行动,如家庭医生签约手机端APP、院前急救一体化等模式。

同时,赵锦明副主任还通报了示范项目工作进展情况,针对2024年11月上报国家的22项绩效指标及示范项目进展不理想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让参会人员清晰了解到目前工作的难点与重点。

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哈顺朝鲁明确表示三医联动中各方的定位:医疗、医保、医药是 “一家”,医疗机构为前线部队,医保全力做好支持服务,各方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同题共答。上半年医保工作呈现 “三个优化”:基金可持续性良好,结余充足且年底无斥资;基金结构向 472 家公立医疗机构集中;医疗费用降幅较大、住院天数减少。同时存在 “三个担忧”:支出降幅可能影响医疗机构运营;三级医疗机构占比过高,二级、一级薄弱,不符合分级诊疗要求;部分医疗机构对 DIP 规则理解不足,支付率有待提升。

针对下一步工作,医保部门将推出多项举措:推动医疗服务收入年底力争达 40%,提升 CMI 指标;推进 DIP 改革,成立专班研究方案;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确保资金合理分配;扩大今日结算范围,支持医疗机构争取预付制;提升基层医疗能力,通过一体化管理、统一采购药品(医保垫资半年)、强化家庭医生签约应对需求转移;推动医疗机构自查自纠,落实驾照式记分管理。医保部门将全力支持医疗机构,相关问题可随时沟通推进,共同促进医疗体系高质量发展。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孔燕最后强调,针对百日攻坚,公立医院改革对于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有重要意义。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以此次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针对绩效指标和项目进展中的薄弱环节,精准发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为确保百日攻坚目标落地,需重点突破以下四大领域:医疗能力提升上,市级6个重点专科建设要提速,旗县医院新技术新业务依据“一院一策”落地,三级医院要完成8月底CMI值1.08、四级手术占比22%的阶段性目标,帮扶机制要实打实推进。“三医”协同治理上,集采药品耗材要向基层延伸,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要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DIP付费2.0版和医共体打包付费改革要注重细节。信息化赋能上,结果互认、互联网诊疗等要年底100%达标,积极探索AI技术应用。惠民服务扩容上,要让门诊起付线降低等政策落实到位,扩大“免陪照护”等创新服务覆盖面。

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规范资金使用,严格遵循制度,建立精细管理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在强化保障方面,要确保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考核激励到位,压实项目建设责任,实施“挂图作战”,建立高效问题会商机制,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呼和浩特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百日攻坚行动多项举措聚焦惠民。医疗能力提升方面,强化重点专科建设,旗县医院开展新技术,提升诊疗水平。“三医” 协同治理扩大集采范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减轻患者负担。信息化赋能扩增 248 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互联网医院接诊量提升,方便群众就医。惠民服务扩容降低门诊起付标准,提高参保居民基层门诊年度报销封顶线至 1200 元,扩大 “免陪照护” 等创新服务。医保部门支持基层医疗,统一采购药品(医保垫资半年)、强化家庭医生签约,应对基层诊疗需求。这些举措将优化医疗资源分布,增强基层服务能力,让群众就医更便捷、负担更轻,持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免责声明:

 

中国网娱乐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