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薪火,共创未来。“薪火集”东方美学非遗青创计划正式启动
2025-08-08 14:09:17.0
来源:中国网
近日,“薪火集—东方美学非遗青创计划”(以下简称“薪火集”)正式启动,该计划以“传承东方美学基因,激活青年创新势能”为核心定位,创新性地构建“平台端与产业端协同发展、平台成员个人业务与平台建设双向赋能”的生态体系,为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当代转化开辟了新路径。
作为聚焦东方美学与非遗传承的创新项目,“薪火集”突破传统文化与非遗保护的单一模式,以“平台端筑基、产业端落地”的双轮驱动策略,实现非遗资源的系统化整合与市场化转化。
平台端方面,“薪火集”搭建了集“知识资料库、人才孵化库、资源对接库”于一体的线上线下融合体系。线上平台整合了全国20余个省份的120余项非遗技艺资源,涵盖绒花、苏绣、汝瓷、傣族慢轮制陶、苗族银饰锻造等代表性项目,通过高清技艺视频、传承人在线教学、数字化纹样库等功能,为青年创作者提供可追溯、可学习的非遗知识库;线下则在多地设立东方美学空间,邀请优秀青年传承人驻场教学,形成“线上学习—线下实践—成果转化”的闭环培养模式。
产业端则聚焦传统文化的市场化落地,通过链接设计机构、文创品牌、电商平台及文旅博销售渠道,构建“文化符号提取—创意设计转化—产品量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服务。针对非遗技艺与东方美学元素开发系列产品,涵盖家居装饰、服饰配饰、文化IP衍生品等领域。
“薪火集”的核心创新在于建立了独特的合伙人机制,通过个人业务与平台建设共生共荣的模式,让每个参与者都成为生态的建设者与受益者。
平台合伙人主要涵盖以下几类群体:青年非遗传承人、文化创业者、文化艺术学者、国学研究人、手工艺人、知名文化ip、传统文化热爱者。传承人、文化艺术学者在平台开设专属课程或工坊,同时其技艺或知识资源纳入平台资料库,成为集体共享的创作素材;文创设计师通过平台承接非遗转化项目,其产品设计成果既可作为个人作品推广,也可由平台整合形成文化IP;文化创业者则以渠道、资金入股,参与平台孵化产品的产销合作,其企业资源反哺平台建设。
据“薪火集”项目发起人,深圳市青云艺境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杨家睿(云卿)介绍,平台已与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深圳大学等10余所高校达成合作,同时联合地方文旅、博物馆部门,计划十年内拯救100项濒危非遗技艺,通过“政企校博”的组合渠道进行传统文化创新性活化。
“非遗传承不能仅靠情怀,更需要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杨家睿(云卿)表示,“薪火集”的目标是通过3-5年的建设,形成覆盖500名青年传承人、5000名文化共创者、100家合作企业的生态网络,让东方美学融入现代生活,实现“传承有活力、创新有价值、产业有未来”的发展愿景。
业内专家评价,“薪火集”的“平台+产业”双轮模式与合伙人机制,为非遗保护提供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解决方案,其探索或将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重要参考模范。
免责声明:
中国网娱乐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