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六人》:他们的苦难远远不止于一场海难

发布时间:2021-04-21 08:32:12.0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黄诗怡

上周五,由詹姆斯·卡梅隆监制,罗飞执导,施万克讲述的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在内地公映,虽然预告片中有卡梅隆的大力推荐,但该片上映4天,只取得了235万元的票房。相比之下,该片在网络上的评分却高达8.5分,看过的观众,基本上都被感动了。

跟大部分观众一样,作者一开始也是不抱太大希望的。1912年4月15日凌晨2时20分左右,泰坦尼克号沉入大西洋的海底时,船上2224人中1517人丧生,其中包括两名被溺亡的中国人和六名中国幸存者。时隔一百多年,且不说要想找到这些人的后人如同大海捞针,即便有幸找到了,又能如何呢?

但随着《六人》纪录片情节的展开,一个更加宏大的时代背景出现在了观众面前。幸存下来的这些中国人,此后经历了更加艰辛的生活,以及英美等国政府对华人华侨的歧视排挤政策。正如一位网友写的,相比“排华法案”带给他们的颠沛流离,“人类史上最大的海难,也不过是他们生命里无需赘述的一道坎。”

纪录片《六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寻找到这六个幸存者的过程。最开始导演罗飞能找到的只有一张泰坦尼克号上的旅客名单,共有8位;另一张就是中国幸存者名单,剩下6位。随后,创作者就使用了各种“侦破”手法,全世界寻找这6位中国幸存者的后人。要感谢互联网时代的便捷和外国档案管理上的严谨,最终,《六人》剧组确定了4个中国幸存者的身份,分别是亚林(Ah Lam)、钟捷(Chang Chip)、李炳(Lee Bing) 、方荣山(Fang Lang)。这4人中,方荣山成为了故事的主线,因为不但找到了他的后人,而且他的人生轨迹也最为完整。

影片另一部分就是对这些幸存者此后人生轨迹的追寻,但这个部分是跟身份的识别交叉在一起的。跟随幸存者的人生轨迹,观众不难看出大时代背景对这些小人物命运的巨大影响。最典型的就是方荣山,泰坦尼克号沉船时,他只有18岁,当时他趴在一张门板上被救生艇救起,这个情节也被导演卡梅隆在《泰坦尼克号》拍摄时还原出来,只是最后没有用到电影中,但片中罗斯在一张门板上被救的画面,灵感就来自这里。

方荣山被救后,在美国的埃利斯岛停留不到20小时,由于美国的“排华法案”,他无法入境。之后,他在一艘“安妮塔号”运输水果的货船上工作了8年,又偷偷非法入境美国。在美国,他开过餐厅和西服店,最终都失败。他60多岁才获得美国合法身份,找了一个比自己小40多岁的妻子,但最终离婚。80多岁还在餐厅做服务员。

方荣山到死都没有跟自己的亲生儿子说过他在泰坦尼克号上的生死之夜,但在中国台湾方荣山的故乡,他曾经跟几位亲密的族人透露过消息,最后,他写的一首打油诗被意外发现,“天高海阔浪波波, 一根棍子救生我 ,兄弟一起有几个 ,抹干眼泪笑呵呵”,成为了当年事件的铁证。

《六人》不是爱情电影《泰坦尼克号》,片中的六位幸存者命运中没有任何跟浪漫相关的信息,有的只是颠沛流离的生活。“跟死亡相比,活着才是最艰难的。”这是一部小人物的命运史,但透过他们的命运,我们才能看出世界冰冷的真相和人性为生存而战的坚韧。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看完之后我突然觉得,survivor(幸存者)这个词充满了力量。”这才是《六人》这部纪录片真正打动人的地方。



免责声明:

中国网娱乐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