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原来“干饭人”要感谢的 除了袁隆平还有…

发布时间:2021-04-30 16:03:26.0  来源:大众网    责任编辑:曾胜玉

北京烤鸭、西安羊肉泡馍、武汉热干面、广州肠粉……

五一小长假将至

想必“干饭人”的“逛吃名单”上早已列满了待打卡的各地美食

现如今,珍馐美馔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但在一百年前的中国,吃一顿饱饭却是难以企及的“梦想”

从1921年到2021年

建党一百年来,中国人的“饭碗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百年邮轮”第三站带你一探究竟!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特别节目,深圳卫视《图鉴中国——我们的一百年》将于本周六(5月1日)21:20在深圳卫视播出第三期,打开壹深圳App或天威深视频同步观看。

深圳卫视评论员余治国和深圳卫视主持人熊熊

  上周,一场奇妙的“穿阅”之旅让大家对中国服饰的“美”和“潮”有了新的认识。这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将作为特约嘉宾登上这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邮轮”,与深圳卫视评论员余治国和深圳卫视主持人熊熊一起,为我们讲述“饭碗里”的百年故事。

  【“干饭自由”如何实现?不懂中国“粮事”你就out了!】

  一百年前的中国,在“闹春荒”和自然灾害之后,野菜、树皮成为当时国人不得不面对的选项;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衣食无忧,思考一日三餐吃什么成为当下最幸福的“选择困难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百年里,中国粮食跑出了令人艳羡的发展“加速度”。

20世纪20年代大饥荒人们扒树皮充饥

20世纪20年代《申报》报道饥荒

1949年——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数据图

  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只有1.1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仅209公斤;到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飙升6倍、人均占有量达到480公斤,我们生产的粮食已经是口粮的3倍。看完李国祥带来的这组数据,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人已经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干饭人”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释放“干饭魂”。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

  在李国祥的数据解读中,我们知道,从1949年到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波动,这其中究竟有什么门道呢?李国祥将在节目中为我们揭秘那些我们不知道的百年“粮事”。

  【近80年的老镢头刨出陕北好江南,南泥湾垦荒人果然够硬核!】

  从普遍缺粮,到端牢饭碗,中国粮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少不了一代代拓荒者的“硬核”奋斗。正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南泥湾》就讲述了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大生产运动。

20世纪40年代三五九旅在进行生产动员

  1941年的春天,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进驻“到处是荒山”的南泥湾开展拓荒运动,此后,在一代代军民的携手奋斗中,“陕北好江南”誉满天下。在《图鉴中国——我们的一百年》第三期节目中,南泥湾村村民侯秀珍将通过5G连线“云端”出席,为我们带来她眼中的南泥湾巨变。

5G连线南泥湾村村民侯秀珍

  即便是处于“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今天,“苦过来”的侯秀珍奶奶仍然身体力行践行勤俭节约,“花钱要节省,吃粮要节省,吃饭要光盘”是她送给下一代的“无价之宝”。

  在节目中,我们还将“跟随”侯秀珍奶奶的脚步,走进她在自己家建起来的南泥湾历史展览馆。看着一张张承载了历史记忆的照片,听侯秀珍奶奶讲述南泥湾第一代开荒者、她的公公刘宝斋的垦荒故事,踏入“时光隧道”,见证当年的“烂”泥湾如何实现“华丽转身”,成为良田百顷、山岭葱绿的陕北好江南。

20世纪40年代的南泥湾和2021年的南泥湾

  最值得期待的是,侯秀珍奶奶将在节目中展示两把年代感满分的老镢头。一把是珍藏了快80年,当时用来开荒种地的老镢头;另一把则是见证了历史转折点,用来退耕还林的镢头。刻满岁月风霜、锈迹斑斑的老镢头为何被侯秀珍奶奶称为传家宝?这座情意满满的南泥湾历史展览馆为何而建?“一把镢头一杆枪”的三五九旅垦荒运动中,是否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节目中寻找答案!

  【北大仓竟然也产大闸蟹!美味的背后是一本猛戳泪点的回忆录】

  新中国成立后,王震将军将“南泥湾精神”带到了中国的最东北,在黑龙江主持开垦北大荒。十万大军响应号召,化身“荒一代”,开启解锁“北大仓”的进度条。

“荒一代”王美亮回忆录  “荒一代”王美亮回忆录

  “荒三代”、三农视频博主胡莹莹一家,可谓是北大荒“时代开荒人”的缩影。胡莹莹的姥爷王美亮在回忆录中记录了“荒一代”的艰苦生活,字里行间却尽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哪里最艰苦,就往哪里去”的精神实在太戳泪点。

三农视频博主胡莹莹

  从北大荒八五六农场老拖拉机手胡铭钢这些“荒二代”到如今的“荒三代”,“北大仓”的进度条被一步步成功解锁。从种植水稻、到改建鱼池,直至养殖螃蟹,从人工开垦、到科技加持、再到科学管理,我们从北大荒农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中,看到国家的进步、老百姓生活的提升。

北大荒八五六农场老拖拉机手胡铭钢

2020年八五六农场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问题向来是人们最关心的议题之一。也许你知道《流浪地球》中储藏了1亿颗农作物种子的国际空间站,但你知道在我国首都北京,有一个拥有50万份种质资源的种质库吗?大家常常互相调侃“只有袁隆平爷爷才能说我胖”,其实袁隆平爷爷只想说:我不背这个锅。因为我们碗里一般装的是常规稻,而不是杂交水稻!本周六21:20,锁定深圳卫视《图鉴中国——我们的一百年》,get“碗里”那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从1921年到2021年,建党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人“以精神动力克服难以想象的艰苦”,为每一个中国人盛满了手中的饭碗,“百年邮轮”第三站,让我们前排围坐、一起聊聊中国的百年“粮事”, 打开壹深圳App或天威深视频同步观看。


免责声明:

中国网娱乐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无障碍